巴黎奥运会 | 一文梳理哪些药物是运动员慎用?

2025-08-03 05:09:11
每到奥运会,绕不过去的话题就是兴奋剂。 据法新社7月26日报道,国际兴奋剂检测局(ITA)26日宣布,在巴黎奥运会上,一名伊拉克运动员在被...

每到奥运会,绕不过去的话题就是兴奋剂。

据法新社7月26日报道,国际兴奋剂检测局(ITA)26日宣布,在巴黎奥运会上,一名伊拉克运动员在被禁药物促蛋白合成类固醇的检测中,检测结果呈阳性,这名首次参加奥运会的28岁奥运选手原本计划于下周参加男子81公斤级柔道比赛。这是巴黎奥运会首例兴奋剂阳性案例。

随着科技和信息的发展,兴奋剂检查越来越严格,却为何仍有运动员冒“天下之大不韪”。答案很简单:奥运奖牌的巨大诱惑。

国际奥委会关于“兴奋剂”定义:

竞技运动员使用任何形式的药物,或以非正常量及不正常途径摄入生理物质,企图以人为的或不正常的方式提高竞技能力,即被认为使用兴奋剂。

每年世界反兴奋剂机构( World Anti-Doping Agency,WADA) 会公布的一份在体育运动中禁止使用的物质(为何不是药物,因为有很多未知物质不在药物范畴内)和使用方法清单(简称《WADA禁用清单》)。中国反兴奋剂中心网站会公布并翻译此清单。今天我们来从常用药品的角度来解读下这份清单。

《WADA禁用清单(2024版)》涉及9大类物质和3种方法,分为所有场合(赛内和赛外)禁用的物质和方法、赛内禁用物质和方法、特殊项目禁用物质3个部分。

一、所有场合禁用

禁用物质包括

S0:未获批准的物质

S1:蛋白同化制剂

运动员早期使用的违禁药物大多是雄激素、类固醇等,其衍生物和商品剂型品种特别繁多,多数为雄性激素的衍生物。有一段时期这类药使用范围最广,使用频度最高,也是药检中的重要对象。国际奥委会只是禁用了一些主要品种,但其禁用谱一直在不断扩大。

S2:肽类激素、生长因子、相关物质和模拟物

如促红素、亮丙瑞林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。

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以促进红细胞的生成,是治疗肾性贫血的基本用药。因其增加血红蛋白含量,提高人体的携氧能力,曾被用于长跑等需要耐力的运动项目;

中国女排里约奥运会冠军杨方旭,在2018年8月11日药检时被查出使用外源性促红素,被禁赛4年。

S3:β2受体激动药

福莫特罗、茚达特罗、丙卡特罗、沙丁胺醇、特布他林等。

美国很多游泳运动员患有哮喘,需要使用激素及该类药物。

S4:激素及代谢调节剂

如依西美坦、托瑞米芬、胰岛素类、曲美他嗪等。

2014年5月17日,奥运冠军孙杨在全国游泳冠军赛后接受检查,结果发现服用了违禁物质曲美他嗪,孙杨因此被禁赛3个月,同时,孙杨在全国游泳冠军赛上的1500米冠军被收回。

曲美他嗪是防治心绞痛的药物,是心内科的常用药。对心脏病人而言,曲美他嗪绝对是个好药。同时,它还能够通过提高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,来改善缺氧,从而降低冠状动脉血管阻力,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,从而提升身体的效率和耐力。世界反兴奋剂机构自2014年1月1日起已明确将其列入赛内禁止使用的药物。也就是说,曲美他嗪对心脏病患者而言是治疗药,但对运动员而言就是“兴奋剂”。

浙江省游泳协会《关于游泳运动员孙杨服用心脏治疗药物“万爽力”的情况通报》称:2008年11月,孙杨感冒后患“心肌炎”而开始服用万爽力。2020年5月16日,孙杨在参加全国游泳冠军赛暨亚运会选拔赛期间再次出现了胸闷、心悸不适等情况。当时,由于我们对《2014年禁用清单》的学习、解读工作没有及时进行,工作人员对“万爽力”已在2014年1月被列入赛内禁止使用目录的情况不了解,仍遵照医嘱按照以往的方法让孙杨服用了“万爽力”,造成了误服事件的发生。

这件事告诉大家,运动违禁药很可能就是你家中抽屉的常备药。

S5:利尿剂和其他掩蔽剂

(如呋塞米、螺内酯、托伐普坦、脱水利尿剂甘露醇)等数百种药物。

运动员服用利尿剂大多出于以下目的:

第一,可赛前减轻体重。有些运动,体重很重要,比如本届奥运会男子举重77公斤级比赛,中国的吕小军成绩与冠军相同但体重略高而遗憾获得亚军。

第二,服用氢氯噻嗪后可增加尿量,加速体内其他违禁药的排泄,以此来逃避药检;或者稀释尿液中的违禁药物,从而掩盖运动员体内含有的其他违禁药物。

所以,世界反兴奋剂机构(WADA)将氢氯噻嗪列入禁药名单,赛内赛外都禁止服用。

禁用方法

M1:篡改血液和血液成分

血液兴奋剂又称为血液红细胞回输技术,20世纪40年代开始使用,原来是用异体同型输血,来达到短期内增加血红细胞数量,从而达到增强血液载氧能力。进入20世纪80年代,发明了血液回输术。1988年汉城奥运会正式被国际奥委会列入禁用范围。

M2:化学和物理的篡改:(导管插入术、置换和/或变更尿样,例如蛋白酶)

M3:基因和细胞兴奋剂:(细胞、基因、遗传构件,或调控基因表达),如转入核酸聚合物或核酸序列等方法。

二、赛内禁用

S6:刺激剂(主要是精神药品),如安非拉酮、阿米苯唑、可卡因、去甲伪麻黄碱等。

刺激剂是最早使用,也是最早禁用的一批兴奋剂,也是最原始意义上的兴奋剂。20世纪70年代以前,运动员所使用的兴奋剂主要都属于这一类。比如1960年罗马奥运会和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所查出来的使用兴奋剂有苯丙胺、麻黄素、去甲伪麻黄碱和尼可刹米。

S7:麻醉剂(麻醉药品),如二醋吗啡(海洛因)、羟考酮、芬太尼及其衍生物、哌替啶等。

S8:大麻(酚)类,如天然的大麻制品、大麻脂和大麻等;

S9:糖皮质类固醇

糖皮质激素禁止口服、静脉注射、肌肉注射或直肠给药。自2022年1月1日起,在赛内期间,禁用所有糖皮质激素的注射给药途径。

三、特殊项目禁用

P1:β-受体阻断剂

如阿替洛尔、比索洛尔、美托洛尔、噻吗洛尔等。

β受体阻断剂可以降低心率、稳定情绪,在射箭,汽车运动,台球,飞镖,高尔夫,射击,滑雪,水下运动等项目中仅赛内禁用。

曾被用于射击运动项目;这类药物是1988年国际奥委会决定新增加的禁用兴奋剂。

结语

使用兴奋剂不仅损害奥林匹克精神,破坏运动竞赛的公平原则,而且严重危害运动员身体健康。

科学研究证明,使用兴奋剂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许多直接的危害。一些运动员猝死、女性不能生育等,都与长期使用违禁药有关。此外,部分运动员退役后患有前列腺增生、糖尿病、心脏病、精神障碍等。

滥用药物让他们曾经风光过,但个别运动员晚年的凄惨只有他们自己才能体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