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题|U17男足世界杯为何没有中国裁判?
2025-08-31 08:35:30说到这里,便不得不提那几位被寄予厚望的亚足联“新星”:沙特的阿尔巴拉维、卡塔尔的沙马里、韩国的崔炫载、日本的笠原宽贵,以及乌兹别克斯坦的卢特福林。他们皆出自2017年亚足联裁判学院,早已在亚洲赛事间崭露头角。尤其卢特福林,早已吹响了世预赛的哨声,甚至执法过中国队客战印尼的比赛。以这样的履历入围,倒也顺理成章。
然而,对中国人来说,心中最介意的,却是“中国裁判的缺席”。毕竟近年间,马宁、傅明等已在亚洲杯决赛、世俱杯揭幕战,乃至世界杯大舞台上执法,他们的存在本是中国裁判的旗帜。如今却连U17世界杯的名单也不见踪影,这背后的意味,不言自明。
追根究底,仍是亚洲足坛的权力格局在作祟。亚足联裁委会的主席,是卡塔尔人;副主席,则是乌兹别克斯坦昔日的“第一哨”。这二人一言九鼎,自然也能提携本国同胞。于是乎,卡塔尔的贾西姆能吹响世界杯,乌兹别克的坦塔舍夫能频频登场。甚至,新加坡的塔基也因有“良师益友”在上而得以扶摇直上。哪里是什么“公平竞争”?不过是门生故旧的延续罢了。
再看大环境。卡塔尔,既办过世界杯,又在亚洲杯与U23赛事的危急时刻力挽狂澜,功劳簿上满满当当。沙特,更是未来亚洲杯与世界杯的东道主。如此背景下,国际足联与亚足联岂能不“回馈”?执法席位,自然要先照顾这些“功臣”。再者,五国的国家队也个个成绩斐然:日韩沙稳居世界杯常客,卡塔尔有望再闯正赛,乌兹别克更首次杀入。裁判的推荐,便顺理成章成了“锦上添花”。
然而,冷眼旁观,我们也不能只抱怨。毕竟这几年,中国裁判群体在马宁、傅明的带动下,也逐渐崭露新面孔。许多年轻裁判正走上国内外赛场,证明着自身的能力。只是,光靠个人的业务尚不足够,还需要中国足球整体的进步,需要足协在外事工作上的发力,需要国字号球队在绿茵场上真正赢得话语权。只有如此,才可能让更多年轻裁判站上国际大赛的哨位,不至于一次次被遗忘在名单之外。
结语:裁判的执法权,不止是技术的比拼,更是国与国之间较量的缩影。今日我们见中国裁判的落寞,或许是阵痛;若能痛定思痛,未来也能化作奋进的动力。愿中国足球能在低谷中磨砺筋骨,不仅球员能在世界赛场立足,裁判员也能吹响属于自己的最强哨声。
---
要不要我帮你再加工一版,更贴近鲁迅《且介亭杂文》那种冷峻讽刺的味道?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